| 
     | 
     | 
   
   
    钟晓文  | 
    “儒教”的跨文化认知与传播:语义变异与幻象建构  | 
    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》2014(3)  | 
   
   
    潘红  | 
    林译《迦茵小传》人物称谓和身份建构的广义修辞学解读  | 
    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》2014(5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  | 
    汉英商务画册语言的修辞对比与翻译  | 
    《中国翻译》2014(2)  | 
   
   
    张慧仁  | 
    《到灯塔去》的审美开拓与困境  | 
    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》2014(1)  | 
   
   
    葛茜  | 
    中国の大学日本語専攻教育における教育理念の意味づけと問題点-言語教育政策の分析を中心  | 
    《日本研究教育年報》2015  | 
   
   
    徐冬梅  | 
    高校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| 
    《教育评论》2015(2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  | 
    文化外译受众意识的样本分析——以《中国文化读本》为例  | 
    《中国翻译》2015(4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  | 
    翻译:构建译语受众与原语“他者”对话环境的过程——以《以赛亚·伯林书信集》翻译为例  | 
    《外语研究》2015(5)  | 
   
   
    林继红陈小慰  | 
    传承创新 继往开来—“传统与现实:当代中外翻译理论与与实践研究高层论坛综述”  | 
    中国比较文学2015(1)  | 
   
   
    潘红  | 
    跨越疆界的求索:《时务报》和哈葛德小说She  | 
    《外国文学研究》2015(1)  | 
   
   
    吴永昇  | 
    J. T.多尹与《红楼梦》在美国的最早译介  | 
    《红楼梦学刊》2015(5)  | 
   
   
    潘红  | 
    论曾广铨的现代性译介  | 
  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6(4)  | 
   
   
    潘红  | 
    言说与沉默之间:曾广铨译《长生术》的增删及其话语意义  | 
    语言与翻译2016(2)  | 
   
   
    钟晓文  | 
    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跨文化大众传播  | 
    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》2016(4)  | 
   
   
    钟晓文  | 
    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近代西方跨文化传播——以《教务杂志》(1867-1941)为例  | 
    《东南学术》2016(6)  | 
   
   
    林继红  | 
    构建与交往:佛典汉译的话语意义  | 
    《福建论坛》2016(9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  | 
    城市规划展馆说明文字英译的“忠实观”和“修辞观”——兼论翻译规范的建构原则  | 
    《上海翻译》2016(1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  | 
    基于修辞资源的汉英城市宣传语对比与翻译  | 
    《中国外语》2016(6)  | 
   
   
    赵婧  | 
    “审美、救赎和宗教渊源:乔治·艾略特小说中的工作福音“  | 
    《英美文学研究论丛》2016(2)  | 
   
   
    潘红  | 
    哈葛德《三千年艳尸记》中的非洲风景与帝国意识  | 
    《外国文学评论》2017(1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  | 
    应用翻译中文化内涵的有效“呈现”——对现有“增益-明示”翻译方法的修辞再认识与运用  | 
    《上海翻译》2017(3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    | 
    “认同”:新修辞学重要术语identification中译名辩  | 
    《当代修辞学》2017(5)  | 
   
   
    王建丰  | 
    胡适论“持久战”  | 
    《安徽史学》2017(9)  | 
   
   
    赵婧  | 
     乔治艾略特笔下的犹太复国主义  | 
     《安徽大学学报》2017(2)  | 
   
   
      潘红   郑晓岚  | 
     基于语料库的元语言评述术语“混合隐喻”研究  | 
    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》2017(9)  | 
   
   
    金玉花  | 
    合作学习中大学大学日语教师的教学观  | 
    《日语学习与研究》2017(3)  | 
   
   
    陈卫斌  | 
    P2P不当音译引发的辨析与音译禁忌思考  | 
    《上海翻译》2017(4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  | 
    公示语翻译的社会价值与译者的修辞意识  | 
    《中国翻译》2018(1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  | 
    口译课程“每周热词分享”教改实践探讨  | 
    《外语教学》2018(2)  | 
   
   
    陈小慰  | 
    人文社科论文摘要翻译:瓶颈与对策  | 
    《上海翻译》2018(1)  | 
   
   
    林菲  | 
    旅游网站平行文本的受众意识分析与英译调适  | 
    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》2018(2)  | 
   
   
    陈晓隽  | 
    西田几多郎与西方哲学的对话 —从“纯粹经验”到“自觉”  | 
    《外国哲学》2019(1))  |